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5-06-12 12:39:15
关于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9篇

关于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女娲补天》是六年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意在赞颂女娲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2、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读懂女娲补天的过程。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3. 感受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女娲勇敢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以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因为本文是一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因而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讲读结合,通过多样的读来让学生在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捕捉到课文的优美之处。尤其是第3、4自然段更是重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我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下面我谈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着重考虑的几个方面:

1、 充分发挥想象,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这则神话容易理解,所以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分析要少。主要通过学生的充分活动,由浅入深地把握想像特点,初步学会运用想像。教学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读读课文、想象情节、讲讲故事。课文的第3自然段着重写了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过程,语言比较精练,只从字面去理解很难有深刻的感受,这时就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女娲去过哪些地方,又是怎么寻找的。用他们的想象来丰富故事的内容,加深体会,进而感受到女娲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这也是一个说话训练,学会把一段较长的句子说完整,说清楚。要学会说、会扩、会创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灿烂、繁荣的文化魅力。

2、 感情朗读,体现个性。

《课标》中提出: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当学生领悟到女娲的勇敢,她的无私后,怎样把他们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呢?朗读是最好的方式。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读出的感受自然也不一样,这时就要创造一个宽容的课堂,只要是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就要予以肯定。另外我又以舒缓的音乐弥漫于学生读课文时间段,营造一个愉快的、宽松的课堂氛围,促发思维的生成,营造情境,品尝朗读带来的喜悦。

3、指导学生复述故事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故事内容非常神奇,体现了神话艺术的魅力。在教学的最后,可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先创设一个讲故事的环境,然后加以点拨,让学生开阔视野,重点在想像力的激发上,并运用所学的语言。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五年制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奇异的植物世界》。课文有生动准确的文字描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奇异的植物世界的神奇图画,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着奇妙植物、神秘声音、奇异的植物世界中。

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在网络世界中寻找更丰富的知识,开拓视野。

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是对学生基本知识、能力和、学习方式方法和情感上的一个提升的过程。在认真地对教材与学生情况的分析后,我把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奇异的植物世界,理清写作顺序;理解词语,认识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探索植物世界的奥秘,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本篇课文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介绍的种植物的奇异之处。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激发学生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对“奇异”上,抓住这一重点来统领全文,并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理解和体会植物的奇异之处。

教学方法教法: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是学生认知课文、体会课文、理解作者写作思维的一条最佳的途径。在读中学生可以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我还利用多媒的交互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学习测试,使学生能在自主、宽松的学生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本课主要以“导——扶——放——”为主要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法: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为了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与他们自身的潜能,在整个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探索者;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前播放教师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奇异的植物的资料与图片。

一、解题入手,激发兴趣

导入:以旧带新,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通过投影出示图片,使学生感知到植物世界的奇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课题:《奇异的植物世界》}在学生读后,抓住“奇 ……此处隐藏12400个字……

(2)他在跟谁赛跑呢?(时间)

(3)全班齐读课题:和时间赛跑

读了课题,同学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如:他跑得过时间吗?他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呢?和时间赛跑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了解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3、出示词卡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1)课文讲了哪些事?(外祖母去世,爸爸和我谈话;观察太阳的变化;观察小鸟飞行路线;和太阳赛跑;和作业赛跑。)

(2)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牵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5、学习1——5段

(一)。自主学习,谈谈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1)外祖母去世了。

(2)“我”为了排除伤忧,每天在操场上跑着,累得扑在草坪上痛哭。

(二)指导朗读:这样伤心,这样的痛哭流涕,大家感受到了吗?那就把这种伤痛读出来吧。

(三)词语训练:

说出近义词:去世()疼爱()排除()忧伤()

6、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一)朗读理解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内容,谈谈读后的感受。

(1)“我”的哀痛持续了很久。

(2)爸爸妈妈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也就是告诉“我”外祖母死了,要“我”面对现实。)

(3)“我”不理解“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

(4)爸爸又是怎么说的?

(二)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即:爸爸说的话。

(三)读了这句话:“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有什么感受?平时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7、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谚语的意思。

(3)哪位同学平时课外阅读中还收集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成语?全班交流。

(4)“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7、说说看,你平时是怎样珍惜时间的?今后,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

小结;生前最疼爱“我”的外祖母去世了,“我”痛苦、难受、疑惑,面对这样的打击,“我”又从爸爸的话中感悟到了什么?以后的日子“我”会这么做?明天我们继续学习。

六、说板书设计

学生在讨论探究学习中,我相机板书,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13和时间赛跑

外祖母去世“我”哀痛起因

和时间赛跑(赢了、喜悦)经过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珍惜时间,受益无穷)结果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9

关于教材:

《苏珊的帽子》是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单元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尊重与平等”。课文篇幅不长,但是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温情,是一篇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课文。然而,平实的语言、平凡的故事却蕴涵着深刻的为人道理:只有建立在平等之上的关爱和尊重,才是真正的关爱和尊重。

课文叙述的是苏珊因为做化疗失去了一头美丽的金发,班上的老师得知后,以研究帽子为名,热情而郑重地宣布全班同学都要戴着帽子来上学,而且越新奇越好。表面上以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为名,实质是为了不让苏珊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这样,当苏珊返校时就避免了尴尬,在不知不觉中使苏珊树立了自信,保护了她的自尊心,在互相尊重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生活。

关于人物:

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苏珊和海伦老师,她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人物形象鲜明饱满。

苏珊:一个可爱聪慧、热爱生活的女孩。她的可爱在课文第一句已直接说明。她的热爱生活和聪慧从“虽然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癌症——死神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足以补上被拉下的课。”这句中的两个“足以”能够体会到。除此之外,细读课文,我们可以察觉,苏珊她有着所有女孩共有的心理:她爱美、情感细腻、自尊心强,既有坚强的一面又有弱小的一面。她和绝大多数女孩一样,喜爱自己的一头金发,觉得那很漂亮,然而当她以坚强的意识战胜病魔后,却又背上了新的心理上的包袱。苏珊的形象是多面的,内心活动是丰富的。然而,当小苏珊这颗幼小的心灵将面临再一次的打击时,正是有了海伦老师的巧妙安排,才使苏珊从自卑中走出来,重新树立自信和变得活泼。

海伦老师:她不仅是一个善良的人,更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她用她的智慧,巧妙而自然地掩盖了苏珊掉光头发不得不戴帽子的尴尬。不但保护了苏珊幼小的心灵,而且告诉了她的学生,如何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什么才是真正的关心和爱。

关于主旨:

什么才是真正的“尊重”?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教育成为了一种细节上的尊重,成为了一种真实的心灵呵护。每个学生都在这种尊重以及对于他人或者自己的呵护中获得了心灵的感悟。这种尊重与理解的来源体现的层面已经脱离了技能的伪装,而存在于生命与生命,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之中。

关于教学重、难点:

从学生现有的阅读基础来看,感受到老师和同学都是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是不难的。但是,同情,这种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之情,是非常容易被激发出来的,而感受课文中老师、同学的同情心及善良,只是对文本最浅层面的理解,且绝不是本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的精髓,不是本文的立意所在。回望现实生活,想表达自己的关爱但最终却适得其反的事例有许多,比如身边的残疾人,全社会都在倡导关心他们,但是,在我们表达我们的爱心时,有没有顾及到他们的感受,考虑到他们的自尊心呢?我们是不是先把他们的伤疤赤裸裸地揭开,再施以我们的同情和关心。我们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向人施舍自己的爱,还是把自己放到跟他们同样高的位置,设身处地地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实实在在的需要,从关爱生命的高度去切切实实地思考他们的诉求?显然,学习本文,学生应该从海伦老师的行动中,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什么是真正对人的关心。它不是光有一份心就够的,它还需要正确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正确的表达方式正是“平等”的体现,“尊重”的体现,是海伦老师智慧的结晶,是本文人文关怀的展现。所以,我下面着重谈谈在这堂课教案中,我是如何达成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

教案:

课文结构和教学环节设计:

纵观整篇课文,苏珊的情感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一条线索,从开始的“担心”“犹豫”到后来的“自如”“轻松”,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就是海伦老师的那个充满智慧和爱心的提议。我以苏珊的情绪变化为主线,分为三个板块:体会苏珊担心犹豫的心情——体会苏珊自如、轻松的心情——体会

海伦老师的智慧与爱心

板书设计:

苏珊的帽子

(智慧)

担心、犹豫————→轻松、自如

平等、尊重

《关于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